嚴重類風濕關節炎
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,全球每一百人便有一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。此病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慢性疾病,亦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。類風濕關節炎源於免疫系統出錯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抗體,攻擊關節組織滑膜,引發炎症,繼而侵蝕關節、破壞其活動功能及引致變形。它可以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,更可侵害其他器官如眼睛、皮膚、心、肺和血管等。目前,醫學界仍未完全了解其病因,但普遍認為與家族病史、病毒、細菌傳染或吸煙等,都是致病的風險因素。

早期治療
早期治療

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最常出現於手腕及手指第一、二節的關節,病徵包括痛楚、發熱及腫脹等,且往往是對稱出現(如左右手同時出現相同病徵)。其他典型的徵狀還有早上關節僵硬(晨僵)情況、容易疲倦及持續低燒等。雖然現時沒有一項化驗能獨立確診此症,但醫生可透過病人的病史、體格及血液檢驗、X光、超聲波及磁力共振等連串檢查來確診。

類風濕關節炎是難以預防的,而且治療過程相當漫長。不過,愈早治療,病情受控的機會便愈高。現時,治療的方案主要有三大方面:藥物、骨科手術及物理/職業治療。

藥物:主要分為止痛藥及改善病情藥物。止痛藥物主要有非類固醇消炎藥及皮質類固醇,一般需配合改善病情的藥物如柳氮磺呲啶、甲氨蝶呤、來氟米特等,以防止關節發炎受損。若傳統藥物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,可接受生物製劑治療。而最新的口服標靶藥物,目前仍屬自費藥物,費用亦相對較高昂。

骨科手術:若患者的關節嚴重受損或變形,可接受外科手術,如全關節置換、腱重建、切除關節膜或關節固定等,以減輕痛楚及改善受影響關節的功能。

物理/職業治療:配合物理或職業治療師的指導,有助紓緩痛楚及減低關節進一步變形和惡化,並可改善活動能力。

後果嚴重
後果嚴重

基於「風濕」二字,許多人以為類風濕關節炎是「老人病」,事實上,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,三十至五十歲更是發病高峰期,而女性患病風險較男性高二至三倍。患者不單要承受持續的關節腫脹、痛楚,還會因為關節受損變形而影響正常活動能力,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,甚至造成殘障。當病情惡化至侵害身體其他器官,更會引致眼鞏膜破穿、肺纖維化及積水、腎臟功能衰退、血管栓塞、乾燥綜合症等,而患上淋巴瘤的風險也會增加,所以必須在病情惡化前及早治療。
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