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食未熟淡水魚 可導致肝臟生石

打邊爐除了「最緊要梗喺個煲」,更要避免太心急,將未完全滾熟的魚腩放入口,因為這會有機會誘發肝結石!此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,往往直至併發急性炎症,才出現上腹疼痛難耐及發燒發冷,如不及時接受治療,可會因病情急速惡化而威脅性命。

 

肝臟何以生石?肝結石,又名肝內結石(英文稱為 hepatolithiasis,又或Intrahepatic Stone)。肝和膽關係密切,皆因膽囊中的膽汁其實是由肝臟負責製造和分泌,肝臟內左右兩邊肝葉有精密的肝內膽管系統,負責將膽汁收集,並匯流到肝臟內底部的總肝管,再送到匯通總肝管和膽囊管的總膽管,之後流到膽囊暫存起來作腸道消化之用。

 

當流通於肝膽管系統的膽汁,因感染或先天膽管病變等問題導致淤塞,就會形成結晶、鈣化,繼而誘發肝結石。結石可能是在肝臟內膽小管之中形成,也可能是位於肝臟外的總膽管,裏面所形成的結石向上游堆積而成。

 

不少肝結石的臨床個案,誘因多是感染寄生蟲,如常見的中華肝吸蟲,已確認可引致膽管梗阻、肝硬化,或甚至慢性黃疸,並容易令患者增加患膽管癌的風險,其幼蟲多見於鯇魚、大頭魚等的淡水魚類,因此,日常進食魚粥或打邊爐時,必須確定魚塊完全熟透,另也不應進食淡水魚刺身,以免感染肝吸蟲,令肝內膽管受損而發炎。當發炎的膽管結痂時,會令膽管變窄,導致膽汁流動不暢順而淤塞,繼而逐漸形成結石,而結石又同時加劇膽管發炎,於是變成惡性循環。另外,先天性膽管狹窄者及溶血性貧血患者,也是肝結石的高危人士。

 

肝結石如果體積較小,未阻塞肝臟的膽管系統,普遍沒有症狀,很多時是患者在體檢時才發現,只需保守治療,醫生定期監察便可。惟若反覆出現上腹脹痛,別掉以輕心,宜及早求醫,檢查是否結石愈積愈大,膽管系統淤塞加劇。

 

一旦出現右上腹劇痛,痛楚或甚伸延至右背,並伴隨發燒、發冷及黃疸,就必須即時求醫,因為很可能併發急性膽管炎,如不及時醫治,可會在24至48小時內病情急轉直下,或甚因細菌入血而併發敗血症,嚴重者可引致死亡。急性患者需注射抗生素,以及按身體狀況及病灶位置,接受內窺鏡(即膽管鏡)治療,將受阻的肝內膽管打通,排走受感染的膽汁,此乃暫時處理急性炎症的有效方案。若要切底預防肝結石重複形成,手術去除結石及膽腸吻合術 (又名膽腸內引流術),屬主流手術選項。肝外科醫生會在總膽管開一個較闊的接駁口(吻合位)連接屬小腸中段的空腸,將結石引流落去這段較粗闊的小腸部位,令膽管不再因受阻塞而發炎;若肝內結石引至肝臓萎縮、反覆膽管閉塞發炎、含膿、或形成腫瘤,就要考慮切除肝臟的結石病灶,療效更徹底,並可同時預防慢性肝結石引發日後膽管癌的潛在風險。
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