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oking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(Chinese version only)

– The information has been reviewed by Dr. Wong Ka Fai

35歲的Darren 已有15年煙齡,5年前開始經常咳嗽兼多痰,起初還以為是吸煙的「副作用」,只要戒煙便會回復正常,因此多年來即使家人勸喻求醫,他亦不以為意。直至愛踢足球的他,竟然多次在賽事中途「氣來氣喘」,需要休息「回氣」,被與他年齡相近的球友紛紛取笑未老先衰,Darren心有不甘之餘亦開始擔心自己健康,決定求診。經醫生檢查下,他終發現原來患上「慢性阻塞性肺病」。幸好仍屬早期,可通過治療改善。

 

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本港的十大殺手之一,吸煙人士尤其是高危一族。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,2018年共有1,379人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,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。

 

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徵狀包括持續2-3個月的久咳、痰多、氣喘,以及與同齡人士相比下體能較差等。這些徵狀在早期並不明顯,不少患者都像Darren一樣,誤以為這些徵狀是吸煙的「副作用」,於是置之不理,直至病情嚴重時才求診。

 

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情發展是不能逆轉的。換言之,一旦肺功能受損,便不能百分百康復,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造成很大影響。因此,愈早接受治療,便愈有效延改善徵狀及延緩肺功能退化速度;相反,若拖延病症,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,足以致命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大多年屆50歲或以上,但其實可能早於30-40歲時,已開始出現輕微的呼吸道徵狀。為能及早確診,建議高危人士,特別是40歲以上,曾經或有吸煙習慣的人士,應定期接受肺功能測試。

 

常見的檢查方法為肺活量測試(吹氣測試)。我們盡力吸入空氣後,在一秒鐘內盡力呼出的空氣容量稱為「第一秒呼出量」(FEVI),盡力呼出所有空氣的容量稱為「用力肺活量」(FVC)。通過檢查計算出上述兩項數值,若FEV1不足FVC的7成,就代表肺部可能有「阻塞性」障礙。

 

除了吹氣測試外,懷疑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,例如低劑量電腦掃描(Low –dose chesr CT),可幫助檢視肺氣腫程度及其受影響範圍,同時亦能幫助排除患上癌症的可能。

 

經確診後,患者可能需要同時接受非藥物及藥物治療。然而,對患者而言,更重要的一步是必須戒煙。在三者配合下,才能有助改善徵狀及延緩病情。

Close